欢迎来到江苏泰科流体控制阀门有限公司网站!
2020年9月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成立专家组,对石油和化学工业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本研究的背景是,中国目前在芯片、软件、材料等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而石油和化工行业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那么,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如何?知识产权保护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企业应如何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水平?近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牵头组织此次调查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李斌。记者:组织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李斌:研究的目的是发现问题。
记者:您在调查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李斌:去年下半年以来,联合会组织专家参观了20多家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和一些优秀民营企业。当然,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中。对于石油和化工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主要体现在专利方面,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利方面。我们发现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在有效专利方面仍然薄弱。我可以引用IFI Claims的数据,这是一份全球前250家有效专利资产的排名。截至2021年1月2日,全球活跃专利资产前250强中有24家跨国能源公司。德国巴斯夫(Basf)以10095项专利排名第50。德国拜耳公司以9658项专利排在第54位。除了中国化工集团收购的先正达(Syngenta)以外,中国国内的石油和化工企业无一上榜。先正达排在第179位。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记者:请您谈谈这次调查中发现的具体问题。
李斌:首先有一件事。我1982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家化学研究所工作。直到2018年,我离开中化集团,从事科研和科研管理工作36年,长期从事知识产权业务。这个研究也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行业中的专利问题。我会结合这个研究谈谈我的感受。
第一,企业对竞争对手的专利动态跟踪不足。
我来举个例子。中化集团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研究院)于2003年自主研发了丙烯酸甲氧基结构的杀菌剂唑类杀菌剂,发明后反响很大。2005年,沈阳研究所在中国、美国、欧洲、日本、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申请了专利,共申请了20余项,保护了唑的结构、制备等。然而,沈阳研究院直到准备申请专利时才对竞争对手的专利进行动态跟踪。研究发现,许多唑类酯的申请专利已被竞争对手申请。我特别安排中化科技管理部进行了一次典型案例调查,发现唑周边有130余项周边专利。如果竞争对手没有结构专利就无法生产,为什么还要申请外围专利呢?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认为竞争对手已经将唑类酯的所有可能的应用申请了专利,只是将我们的专利申请限制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要知道,作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的一个分支,唑酯类农药的广泛应用将不可避免地蚕食其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的市场。这是竞争对手最担心的。因此,竞争对手正在采用专利策略。想想看,就连长期从事农药原料药研发和生产的沈阳研究所都没有意识到专利战略的重要性,更不用说其他单位了!
二是专利挖掘与布局缺失。我们的研究发现,企业对新产品、新技术的专利申请过于分散、不系统,相当于在无法连通、宽度不一致的片段中挖壕沟,很容易受到竞争对手的反击。此外,创新单位在成果转化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如难以转化、容易被复制等。
第三,专利写作水平有待提高。我们的行业专业性强,技术复杂。企业普遍反映很难找到高水平、专业的知识产权法律代理和服务机构。专利写作水平不高,导致专利排他性利益不明确,结果是盲目保护,保护不力。即使一个公司做了一个好的产品,也会有很多漏洞,因为糟糕的专利写作和设计不好的专利利益。通过这种方式,其他人可以很容易地绕过你的专利而无需付费。专利不能带来实质性的独家利益,这是企业难以成功交易专利技术的主要原因。
四是专利尽职调查力度不够。尽职调查需要从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法律价值、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四个维度,选择产权归属或知识产权纠纷、质押等风险因素、权利有效性、稳定性、权利范围、技术发展趋势、核心专利分析、主要竞争对手、技术成熟度、实用性等评价指标。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这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你不做你的尽职调查,那么你就会在专利的使用上遇到问题。
五是专利检索专业能力低,缺失率高。技术开发、专利保护和专利维护的各个阶段都涉及检索,检索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中找到与申请主体密切相关的比较文献。然而,目前企业的专业检索能力普遍较低,特别是自由实施分析能力不佳,普通企业做不到,普通专利公司做不到,只能委托更多的专业公司去做。然而,这些公司一般都不精通化学工程,可能无法做好自由实施分析工作。什么是免费实现分析?也就是说,遗嘱执行人可以在不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情况下,自由地使用和开发该技术。还有免费实施/反侵权调查,即调查要实施的技术是否可能侵犯他人专利。它的目的是检查可能的专利壁垒,识别侵权风险,并确保技术可以自由实施。这些调查很重要,而且必须进行。
第六,专利风险管理不到位。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等活动都会遇到专利管理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因管理措施不足或制度不完善、企业决策失误、制度实施和监督不到位而给企业带来损失,权利和责任不明确等。风险预警不够、预防不足,与上述自由实施分析水平不高有直接关系,是一环扣一环。专利文件管理不好,证据数据不充分,不规范,一旦遇到专利诉讼,企业会很被动。我们的企业打了很多这样的官司,遭受了很多损失。并以沈阳四合院为例。沈阳元杀菌剂氟型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复合结构专利的产品,同时也获得了欧洲和日本的专利,其成果吸引了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暗中抄袭,有一家企业被在互联网上进行产品抄袭广告宣传,影响非常恶劣。沈阳法院与该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从销售地提起公诉,上诉到省高级法院,甚至提请最高人民法院。由于沈阳法院没有保留足够的证据资料,无法在关键时刻获得证据,导致诉讼极其困难。虽然案件最终由省高级人民法院调解,但该公司赔钱并承诺不再生产,但沈阳法院没有胜诉,双方败诉。这个深刻的教训是,专利和发明应该被很好地记住,每一个进化的步骤都应该被记录下来,以证明发明是他们自己的。
七、专业队伍建设不足。在知识产权保护较好的国家,企业主要依靠自己的知识产权部门来管理专利事务,而跨国公司大多在法务部门之外设立专职的知识产权部门。中国企业的全职知识产权人员严重短缺,其中许多人甚至是兼职的。
记者:您从事科研管理工作很长时间了。您能分析一下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有效专利薄弱的根本原因吗?
李斌:我认为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专利的作用缺乏理解。获得专利可以保护你的技术成果不被侵权,防止他人滥用专利权,提升企业价值。总之,它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护产品的市场份额。但显然,很多公司都没有。
二是对专利质量认识不到位。一项高质量的专利至少要经得起坚实的审计、无效和侵权的考验,其中侵权是最重要的。
最后,还没有计划如何很好地使用专利。一旦你获得了专利,下一步就是好好利用它。专利的价值是通过许可、转让或其他形式行使的吗?这是企业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
记者:我们注意到发达国家一直在批评中国的专利保护。真的是这样吗?
李斌:当然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知识产权保护得到高度重视。1953年7月1日,第1号。1项发明证书被授予“侯碱法”。石油和化工行业是第一个享受知识产权保护的行业,一直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石油化工行业授权专利数量接近100万件,约占我国授权专利总量的15.6%。特别是在油气勘探开发、大型炼油石化工业、现代煤化工工业、橡胶塑料加工等领域,发展出一批核心技术和装备。炼油设备、百万吨乙烯及下游设备、现代煤化工设备、橡胶设备的独立率为85% ~ 95%。2016年至2019年的四年时间里,共有155项行业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差距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大。以农药行业为例。世界上常用的农药有500 ~ 600种,中国有400 ~ 500种,其中40 ~ 50种是我们自己生产的。几十年来,中国创造了48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新品种,开发和推广了吡啶、氯化三氟甲基吡啶、氯化乙酯等关键中间体和不对称手性合成、催化加氢、直接硝化加氯,生物分离…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创造新型农药的国家之一,形成了原料药生产、制剂加工、科研开发、原料药中间体等完整的农药产业体系。目前,国内三分之二的农药生产用于出口,全球市场上近70%的活性药物来自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农药国家,除了德国,美国,日本,就是我们。
当然,我们在一些领域做得还不够。例如,根据许多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企业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该达到3%才能保持研发,5%才能产生竞争力。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科技投资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应超过1.5%。例如,我国化工产品主要以基础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为主,高端特种产品和差异化终端产品严重短缺。中国与跨国公司在产品种类、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很大差距。亨斯迈聚氨酯、特种化学品、先进材料、纺织印染和颜料添加剂等五大业务板块,每个板块都有几十种甚至数万种产品,而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往往只销售1000多种产品,而且是基本的原材料,是远离用户日常生活的终端产品。
虽然差距很大,但我们不应害怕困难,必须在不同层次上开始创新。特别是当前的双碳目标,能源结构发生了变化,风电、光电输送出来了吗?如何调整煤化工行业?能源供应和储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2030年碳排放峰值已进入倒计时,整个行业如何平稳过渡?这都是创新的空间。我们现在需要开始知识产权布局。
记者:除了具体的运营层面,您认为企业应该如何提高知识产权意识?
李斌:第一,知识产权管理要与其他管理紧密结合。大多数企业对知识产权规划、企业发展规划、科研项目规划、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整体考虑不够。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0%左右,处于中线水平,低于发达国家40%的一半。这就是证据。记得前科技部部长万钢曾在两会部级频道上说,作为科技部部长,他最担心的两件事就是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这也是石油化工行业的弱点。
第二,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的融合。目前,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许多企业都存在科研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不协调的问题。在解决关键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对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科研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是两个部分。
第三,要树立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把保护作为一种骄傲、自豪和崇高。说实话,现在国内的知识产权文化和环境相对较差,有些人会偷偷地出卖企业的技术秘密,不是羞愧而是骄傲。企业普遍要求知识产权诉讼难、取证难、损失后维权难。即使他们赢了官司,他们也会失去比他们得到的更多,因为他们花了很多钱,投入了很多精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每一个企业做起。我相信,正能量越多,负能量就会越少。
记者:谢谢您的采访!
本文由截止阀编辑整理